本文來源:中國新聞網
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(韋香惠)目前,南方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已結束。這個夏天,在南方經歷酷暑之際,北方部分地區卻遭遇洪澇。是什么原因造
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(韋香惠)目前,南方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已結束。這個夏天,在南方經歷酷暑之際,北方部分地區卻遭遇洪澇。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年的“南旱北澇”現象?這一現象會成為新趨勢嗎?
圖為贛江南昌段水域,大片河床顯露?!⒄祭?攝
南方地區高溫預警解除,北方陸續入秋
據中國氣象局數據統計,從7月21日至8月30日,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高溫預警,其中連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12天。
8月31日,中央氣象臺發布消息,目前,南方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已結束。8月30日下午,中央氣象臺解除高溫預警。預計未來10天,除了9月6日后在新疆部分盆地、湖南中南部、江西中南部、廣西北部等地還有35-38℃高溫天氣外,我國無大范圍高溫天氣。
隨著南方高溫季結束,北方冷空氣開始活躍起來,各地陸續進入秋季。
據中國天氣網報道,截至8月30日,我國東北地區、西北地區大部以及華北西部和北部地區已經進入秋天,秋季前沿抵達河北北部、山西、陜西南部至甘肅南部一線。大城市中,哈爾濱、長春、沈陽、呼和浩特、銀川、烏魯木齊、蘭州、太原等地已經入秋。
8月30日,北京雨后現絢麗晚霞。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
南北 “水火兩重天”出現反常?
今年,南方人渴望的大雨似乎都跑到了北方。
8月30日,據水利部網站消息,今年7月以來,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少雨,江河來水偏少、水位持續走低,旱情發展十分迅速。截至8月30日統計,長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積4325萬畝,有473萬人、71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。
此前,就在南方經歷酷暑熱浪的同一時段內,西北、華北、東北部分地區卻迎來一次較強降水過程,形成 “南旱北澇”的反?,F象。8月3日,中國氣象局在例行發布會上通報,7月北方地區暴雨過程多、極端性強,30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7月極值。
據媒體報道,7月11日起,山西、陜西、甘肅等多地因暴雨發生洪澇災害。8月17日22時,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瞬間強降雨引發山洪、泥石流。8月18日,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突發暴雨,多地出現道路積水、房屋被淹、人員被困等險情。
8月17日,國家防總辦公室、應急管理部部署應對南旱北澇,要求北方嚴防暴雨洪水,南方做好抗旱減災。
“產糧大縣”湖南東安做好“水文章” 全力抗旱保民生 付勇 攝
專家:降水量總體還是“北少南多”的大格局
實際上,“南旱北澇”在中國并非新鮮事。今年3月,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,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,2021年中國北方降水量為歷史第二多,僅次于1964年,京津冀年降水量為歷史最多。談及原由,他表示,北方降水偏多受多種因素影響,與氣候變暖有關。
肖潺介紹,近70年來,中國主雨帶具有顯著的年代紀變化特征。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雨帶主要位于黃河以北地區,表現出“北澇南旱”特征;80年代開始,降水呈現南北兩條雨帶,其中一條雨帶位于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北部,另一條雨帶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,即“南澇北旱”;近十年來,雨帶又開始出現明顯的北抬北擴特征。
據農民日報報道,多位專家表示,從降水的角度,雖然中國已經出現了“降雨帶北擴”的趨勢,但總體看,北方的降水量還是低于南方,應該還是“北少南多”的大格局,但不排除個別年份個別時間段里出現階段性的南旱北澇的情況,南方的旱災風險確實是存在的。
8月30日,水利部網站發布消息,據預測,9月份長江上游降雨量較常年同期總體偏多1成,對旱情緩解較為有利,但部分重旱區旱情仍可能持續;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、鄱陽湖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~5成,長江中下游干流及兩湖水系江河來水偏少、水位繼續走低,旱情可能進一步發展,抗旱形勢依然嚴峻。(完)
響應中華慈善日,河南啟動鄉村振興專場,騰訊基金會配捐5000萬
9月4日至6日,鄉村振興·河南專場公益嘉年華在河南全省范圍內開展?;顒庸不菁昂幽鲜瘸^110多個公益項目,共同響應95中華慈善日攜手
首席記者 龍丹梅從8月29日起,重慶各地陸續迎來降雨。其中,渝東北開州、城口等區縣出現暴雨,當地水利部門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,抓住
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8月31日,海裝風電總裝車間,技術工人正忙著進行風電機組的裝配工作。記者 羅斌 攝 視覺重慶國產大飛機C919、國內首臺
機器轟鳴、人群穿梭、工人忙碌……最近兩天,伴隨極端高溫天氣的撤離,大渡口區多個工業企業生產車間,再現繁忙景象。記者9月2日從大渡口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