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來源:重慶日報 閱讀:54678
10月26日,市統計局、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發布,前三季度,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835 06億元,同比增長3 1%。其中,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
市統計局表示,前三季度在新冠疫情、高溫干旱、供電緊張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下,全市經濟仍持續恢復增長,展現出我市經濟恢復發展的韌性。
據統計,前三季度,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.3%,第二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為47.9%,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為43.8%。
農業方面,雖然三季度高溫旱情對我市谷物、蔬菜等作物生產造成影響,但整個前三季度農作物及畜牧業生產總體持續向好,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.8%;工業生產在消除供電緊張影響后,全面開足馬力加快生產,工業增加值增長3.3%,同時重大交通水利、高技術產業等投資項目全力搶抓施工進度,帶動建筑業增加值增長4.9%;服務業方面,以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為主的服務業增加值總計增長4.5%。
從經濟類型看,前三季度全市國有經濟保持平穩增長,實現增加值6867.34億元,增長5%;民營經濟保持恢復發展,實現增加值12369.55億元,增長3.5%;外商及港澳臺經濟受國際形勢和疫情等因素影響,發展速度放緩,實現增加值1598.17億元,同比下降7.3%。
數讀前三季度GDP數據>>>
1.農業發展總體平穩,畜牧生產持續向好
前三季度,全市蔬菜播種面積914.2萬畝,同比增長1.4%;產量1736.7萬噸,同比增長2.7%
前三季度,全市生豬出欄1365.1萬頭,同比增長8.9%;牛出欄29.4萬頭,增長3.7%;羊出欄231.2萬只,增長0.9%;禽蛋產量35.3萬噸,增長5.8%
2.工業生產穩步增長,高技術產品增速較快
前三季度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%
全市39個行業大類中,有24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,其中11個大類行業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升,汽摩、電子、裝備、材料和消費品五大支柱產業呈現4升1降,汽摩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.1%,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.5個百分點。
前三季度,高技術產品產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,影像投影儀同比增長17.4倍,新能源汽車增長1.5倍,服務機器人增長41.1%,工業機器人增長38.9%。
3.服務業穩定恢復,新增企業拉動力顯著
今年1-8月,全市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86.52億元,同比增長1.6%,規模以上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,租賃和商務服務業,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64.90億元,占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的55.1%
截至8月底,全市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637家,較去年同期多增78家。新增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88.53億元,同比增長26.3%
4.消費市場持續恢復,新興消費快速發展
前三季度,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.05萬億元,同比增長1.5%,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951.37億元,增長1.2%;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04.64億元,增長3.2%
前三季度,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1.5倍,可穿戴智能設備零售額同比增長22%,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11.2%,智能手機零售額增長9.2%
5.固定資產投資企穩回升,高技術產業投資引領增長
前三季度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.3%,較1-8月提高0.1個百分點,扭轉了自一季度以來持續回落態勢
前三季度,全市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9.1%,年內各月增速均保持在15%以上,占全市投資比重為9.7%,拉動全市投資增長1.6個百分點。其中,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.2%,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56.8%
6.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,工業生產者價格漲幅回落
前三季度,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.9%。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呈現“七漲一降”,包括食品煙酒同比上漲2.9%,衣著上漲0.1%,居住上漲0.3%,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.2%,交通和通訊上漲6.1%,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.4%,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.5%,醫療保健價格下降0.3%。
前三季度,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.4%,購進價格上漲6.2%,漲幅分別較上半年回落1.0和1.8個百分點
數據來源: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
文稿整理:記者 夏元
陳敏爾胡衡華在專題調度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更加科學精準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牢牢守
10月27日,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召開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,專題研究部署全市疫情防控工作。
我們的黨代表回來啦 | 劉源:在產業工人最好的時代努力學努力干
我感覺渾身充滿了干勁!10月26日,在長安汽車劉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,劉源笑著對參加黨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學習的學員和同事們說,黨的二十
10月27日,在重慶大足區金山鎮天河村,村民在佛手種植基地采摘佛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