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來源:重慶青年報 閱讀:6748
本文轉自:麗格李濱原文鏈接:https: mp weixin qq com 作為消費醫療的醫美,醫療事故并不多見,但是不滿意結果比比皆是,糾紛在所難免。
本文轉自:麗格李濱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
作為消費醫療的醫美,醫療事故并不多見,但是不滿意結果比比皆是,糾紛在所難免。所以,當糾紛出現時,首先要做的一件事,就是客觀地分析糾紛形成的原因,自己的成分占多少?是不是真的給人家弄砸了?如果是醫療上出了問題,就需要趕緊解決問題,自己解決不了的,另請高明來處理。醫生們之間互相幫助是常有的事。行業互助也雛形初現,比如某些專業醫美維權牟利的群體已經被行業發現,并且有一定的警示機制。
當我們面對糾紛
有的時候,不管糾紛的責任在誰,都不得不面對訴訟。不管如何應對,情緒化的處理方式都是糟糕的。以前,一旦出現糾紛,機構都會主張患者一方走法律途徑解決,因為通過法院判決周期長,時間拖久了,將對方拖疲了,事情或許相對好處理一些,而且判決而產生的賠償費用,往往比較低,也是機構一方愿意接受的數目。
患者一方也心知肚明,談判可能獲得更多的籌碼,如果能借助輿論的壓力,效果會更好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醫美機構似乎是普遍樂意走法律途徑。當然,也會有更多的消費者會采用理性的司法途徑解決問題。
現在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。2019年,《人民法院報》第七版刊登了一篇文章:《醫療美容合同糾紛可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,指出“醫療美容合同具有消費性,就診者符合消費者特征”,應當“把就診者納入到消費者予以保護”。
2021年,便出現了相應的判例。消費型醫療適用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之后,退一賠三的賠付方法,讓某些醫方希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以降低損失的想法落空;以前是法律途徑賠償額低,現在有可能顛倒過來。
以前醫美業的慣性思維是:反正打官司也賠不了多少錢,交給律師之后便不聞不問?,F在不同了,打官司可能賠得更多。
1、能溝通和解的,就不要打官司
畢竟醫美是一種特殊的服務,作為服務提供方,和服務對象發生訴訟,總不是一件好事,能和解的,最好還是和解,只要對方的要求不是特別過分,哪怕多賠點錢,也省得大量的時間成本,同時也費心勞神,情緒受影響不說,影響也不好。
2018年10月1日生效的《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》規定,“發生醫療糾紛,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:(一)雙方自愿協商;(二)申請人民調解;(三)申請行政調解;(四)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;(五)法律、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。”因此,除了訴訟以外,還可以采用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等方式解決。司法裁判文書原則上是公開的,對醫患雙方都有諸多不利之處。調解文書可以選擇不公開,而且具有法律效力,成本和時效更好。只要雙方冷靜客觀,采用調解是一個好的選擇。當然,冷靜客觀是非常困難的。
2、一邊打官司,一邊和解
如果不能回避訴訟,那就面對;要用100%的精力去應對訴訟,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要請專業人士為主力。但是,打官司不是目的,一邊打官司,一邊尋求和解,邊打邊談,尋找對雙方都有利的結果。
醫美機構與就醫者之間的官司,不是零和博弈,只要對方不是醫鬧,一定要給對方留有余地。有的時候,贏了官司,輸了品牌,毀了口碑,也是得不償失。漫長的訴訟對醫方和患方都是巨大的成本和考驗,在爭議和訴訟過程中,總會出現幾次和解窗口,要善于捕捉和利用。
3、打官司是解決糾紛的終極方式
按照現代法學思想,訴訟就是戰爭的和平化方式,官司只要開打,就必須讓它有結果,對簿公堂的時候要寸土必爭,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。至于勝訴之后,是否還會給對方一定的安撫,則要視情況而定。
哪怕是調解,也要在法定程序內調解,不管是判決書還是調解書,都是解決糾紛的終極方式。
4、最終的決策,不要自己做
如果最終的決策由醫生自己來,很容易變成“名譽保衛戰”,失去必要的理智。應當把最后決定權交給第三方,或專業律師,以獲得比較理性的結果。這是于琨律師的建議。
應對訴訟的步驟
1、盡可能全面地固定證據
固定證據,抓住案件處理的關鍵點,構建證據鏈條。如果平時的醫療文書是規范的,那么在應訴的時候,就不會手忙腳亂。
這里注意一點,醫療事實和證據只是邏輯的起點,不是邏輯的結果。往往醫生在訴訟上吃虧,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太注重醫療事實和證據,卻對其他事實和證據沒有足夠注重,導致證據鏈條基礎扎實,但是邏輯脆弱。就像眼睛修復手術,醫療證據能證明手術是成功的,但是患者舉證自己受到人身傷害,而且有恢復后眼瞼閉合不全的“鑒定”在支持。醫方如果不能證明患者現在情況是“非己方醫療原因或者欺詐導致”,那么就會陷入被動甚至敗訴。
2、根據訴訟性質,找最好的律師:最貴的就是最節約的
不少醫生在請律師的時候,會根據收費的多少來確定,這種雞賊的做法要不得,最貴的律師就是最節約的,這個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。
律師的選擇很有學問,要做相應的背景調查,看他是擅長何種訴訟,以及口碑如何,就如同患者找醫生的程序一樣。有可能是熟人介紹的,這些程序也不能減免,而且該給的錢一個也不能少,不要相信這個世界上的律師有白幫忙的,你又不是需要法律援助的弱勢群體。
如果在訴訟的過程中發現律師水平不夠,要果斷更換,不能不好意思;當然,也切忌患得患失,朝令夕改,弄得律師無所適從。
3、和律師詳細討論案情,找到訴訟的關鍵點,并持續性關注
不要以為找好了律師就萬事大吉,要和律師一道詳細討論案情,并持續關注事態的發展,甩手掌柜的下場一般都不會太理想。
可以跟律師對比對方的證據鏈條和我方的證據鏈條,找出雙方優勢和劣勢。不要僅僅站在醫療專業視角考慮問題。醫生不是法官,律師也有盲區,該自己參與的不要得過且過。
4、始終敞開和談的大門
和對方律師接觸的時候,表示善意,始終敞開和談的大門。弄清對方的意圖也很重要,無論案件朝著哪一方有利的方向發展,都不要把談判的大門關上。
5、謹慎對待鑒定
鑒定很重要,鑒定機關的選擇也很重要,鑒定結論是法官斷案的重要依據。司法鑒定與醫療事故鑒定是兩種不同的鑒定機構,它們得出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,對于醫美糾紛的處理經驗也各自不同,所以要慎重對待鑒定機構的鑒定過程。當然,對方選擇鑒定機關,一定是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,那么,你律師的經驗就至關重要,無論是鑒定程序上還是參與鑒定的人選上,都不能不管不問。
打官司必須要知道的事情
擺正心態是應對訴訟的第一件事,許多人不愿意正視即將開始的官司,就像鴕鳥一樣,以為將頭埋進沙中就可以暫時回避。有些事是必須要知道的,免得結果對自己不利的時候,意氣用事。
1、重視程序的可操作性
打官司首先要打程序,什么叫法律程序?就是《刑事訴訟法》、《民事訴訟法》等程序法規定的那些程序,比如管轄權,也就是訴訟地,如果發現訴訟地點有問題,就先打管轄權,將訴訟地轉移到對自己有利的地方,這就是程序的可操作性。再比如,共同侵權之訴,原告只起訴其中一方當事人,沒有起訴所有的侵權人,將所有責任壓到一家身上,這種情況,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。有些醫生不懂這些,白白喪失了自己的機會和權利。
2、法律事實大于客觀事實
法律事實是由證據構建起來的事實,與客觀事實不一定是一回事,而且法律事實大于客觀事實。你不能說事實擺在那里,白的就是白的,不能說成是黑的;但是你要提出證據,如果對方有證據說那個就是黑的,法官就有可能根據對方的證據,將所謂的白的,判成為黑的。
3、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應訴方式
訴訟案由有很多種,有的方式對自己有利,而有的則對自己大大不利,要與律師詳細討論這一點,找到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。比如,是合同之訴還是侵權之訴?尋找什么樣的鑒定機關?給自己的治療定性為治療型還是消費型?不同類型的治療行為,就可能適用不同的法律。
4、不要全部交給代理人,保持知情和參與
這一點已經說過許多次了,進入訴訟程序之后,一定要親自參與,全部交給代理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,當然也不要將訴訟交給自己的至親,因為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,并能夠做出理性判斷,打官司最忌諱感情用事,做出不理智的選擇。
參與過程中,要知道面對的是訴訟,適用的是訴訟專業知識和經驗,不要企圖用醫生在手術臺和治療室的經驗總括訴訟中遇到的問題,這倆不是一個范疇的內容,要轉換這個角色。有些大醫生覺得自己行業地位高,自己的論文和專著都是業內標桿,指南和規范都是自己寫的,就以為司法訴訟也要圍著自己轉,掉以輕心,最后也一樣吃虧。
5、每個環節都要認真對待,不要幻想在下一個程序翻盤
進入訴訟程序之后,每個環節都要認真對待,要堅持到最后,能在一審解決的問題,不要拖到二審。
醫療訴訟不應該有什么策略性二審。從司法實踐的數據統計看,二審翻盤的機會很少。醫療訴訟如果證據固定完成,且沒有新的證據出現,二審基本不會有根本改變。有些時候,法律團隊會寄希望于二審,但是作為案件當事人還是要堅持在一審解決問題。即便最后被上訴到了二審,那么案件中的主客的地位也變了,一審基本已經認定的情況,二審同樣推翻可能性很小。
6、正確應對輿論施壓
醫患糾紛中的醫方,只要進入訴訟流程,通常都是不被同情的一方,所以,要深知自己處于輿論的弱勢地位。對方很可能利用媒體進行攻擊,這個時候就要動用自己的公關協作網絡,積極應對,既要讓事實客觀公正,也不能被輿論嚇倒,官司就是官司,不能被媒體的聲音影響自己的判斷。
注意不要將自己的案件聚集化、典型化。輿論對群體案件和典型案件更關心,更熱衷于報道,因此面對輿論的時候,要盡量給自己的案件去標簽化,不要搞成“XXX中國第一案”或者“XXX中國最大案”等。輿論有時候不但影響大眾認知,甚至會影響最終結果。
7、了解法官的立場,找到應對之策
中國司法體系屬于大陸法系,審判方式是法官職權主義。在消費醫療的醫患糾紛中,法官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,洞察法官的立場是相當重要的,他同情哪一方,做出的判決就可能不一樣。
可以查閱法官過往判決書中類似的案例,清楚法官的裁量習慣,明晰法官的說理邏輯;根據庭審進度,給法官提供必要的說明文件和申請,向法庭補充事實和依據。
8、打官司不是目的,解決問題才是目的
只要有利于問題的解決,應該根據形勢的判斷,隨時做出調整,要綜合評估哪一種結果對自己是最有利的,所謂“兩害相權取其輕”,該堅持的要堅持,該妥協的時候要讓步,始終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。
答題有獎、互動普法、征集小視頻,九龍坡區牢牢占據線上打擊整治養老詐騙主陣地
7月18日一大早,家住九龍坡區楊家坪街道的張阿姨手機不斷地傳來信息提示音,打開一看,是小區業主群里,大家在熱熱鬧鬧地曬紅包。張阿姨在
暑期期間,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,從源頭上減少拐騙幼兒和傷害幼兒人身安全案件的發生,7月10日,西部科學
今(18)日早上,沙坪壩區突降暴雨,多地出現路面積水、樹枝掉落、圍墻倒塌等險情。8時53分,沙坪壩區氣象臺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,預計未
為進一步提升摩托車、電動車駕駛員安全守法意識,解決電動車和摩托車加裝遮陽棚(傘)、亂停、噪聲擾民等交通亂象的問題,巴南警方迅速動員